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有效化探究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有效化探究

          高二政治组 李仙红(华师法学硕士)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化,需要用严密的语言呈现课堂的渗透力,用幽默的语言添加课堂的兴趣味,用动情的语言引发课堂的情感味,用时尚的语言打造课堂的时代性。

 

    高中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年轻而有活力的学生,传统的政治课,被很多人认为是“枯燥、乏味、令人昏昏欲睡”等代名词,当今的高考模式无疑又将这种令人尴尬的境地推向了深处。对于工作在一线的政治教师来说,面对此种困境,内心也深感悲哀。新课程实施以来,政治课教材在结构体系、图形图表、文字表达等方面较以往教材生动而“年轻”,较易激发中学生的探究兴趣,为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然而,现今的中学政治课堂依然还是存在着许多“老态”之象,阻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化。枯燥呆板的教学语言使探究式教学缺乏生动的色泽,传统单一的教学媒体使探究式教学缺少多维的平台,难以互动的教学机制使探究式教学缺乏运行的动力,远离时代的教学素材使探究式教学缺乏新鲜的滋味。“老态”的政治课堂既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不符合新课程探究教学的要求,探究式教学需要年轻的活性因子。

 一、幽默的语言:添加课堂的兴趣味

教学语言的选择需要能够较好地引起受教育者内心的矛盾冲突或情感共鸣,年轻的心灵需要年轻的语言文字才能激发其探究的兴趣,幽默、风趣、诙谐的教学语言能使课堂轻松愉悦。幽默源出于拉丁文Humor(原意是动植物里起润滑剂作用的液汁),今引申为语言交谈的润滑剂。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幽默艺术,主要是指用可笑的形式表现真理和智慧,用诙谐的手段来揭示事物的矛盾和本质,使语言信息的传递与转换过程得到优化,直接创造出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具备坚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教学技能,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幽默的教学艺术,成为教学语言的幽默大师。如在讲“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时,有一位教师在课堂上模仿街上算命先生的模样,戴上眼镜,板着指头,装模作样地卡算。然后装出惊喜的表情夸张地说:“你的命真好——啊——(停顿)。明年一定能(重音)上大学(停顿),30岁发大财40岁官运亨通50岁荣华富贵……(连句快速)”,把全班同学都逗笑了。稍后,语气一转,正色道:“‘指纹手相决定人的命运’,这是臆造的联系,是落后的文化。”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了哲理,也懂得了看相、算命、占卦,纯系诈骗钱财的封建迷信勾当。在传统的教学中,或通过书本列出的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事例,或通过媒体图片展示,循章而教,陈述事实,提问原因,学生也能回答,但效果远不如现在。原因就在于,以往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语言没有充分顺应中学生具有的调皮性的心理,或者说,教学语言不够活泼。

二、动情的语言:引发课堂的情感味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具有感染性,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去感染别人,使人发生同样或相似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真理、完善道德,就不能忽视情感因素。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曾有这样的诗句:“功战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用自己的情感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使学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听课的热情,这是取得教学理想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使学生入情以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尽管使学生入情的方式因人而异,因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教师要动情。教师强烈的感情,会使学生受到感染,开启学生感情的门扉。当然,教学的这种感情必须是真挚的,只有真挚的感情才会感动,虚假的感情,是一种故作姿态,矫揉造作,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又怎会让学生达到共鸣的效果?更谈不上驾驭了课堂。在讲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时,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两张照片:一张是获得1994年普利策摄影奖的照片,画面上一只兀鹰盯着一个皮包骨头的小女孩,她正努力向救济中心爬去。摄影师用一张照片向世人展示了整个非洲大陆的绝望。另一张是在浓烟滚滚的伊拉克战争中失去亲人的一名哭泣的男孩眼中透露出的不解与悲伤。每一位学生都受到了深深的震撼,陷入了对和平与发展这两个人类共同关注的命运的深思之中,同时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主权高于人权”这一真理的实质内涵。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引导了他们要积极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种教学效果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所以说,在政治教学中,凝理注情,动人心弦,就会取得学生的信赖。

三、时尚的语言:打造课堂的时代性

鲜活的时代信息能让学生感受时代的脉动,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 一位政治教师曾开玩笑地说,如果三天不看新闻,都不知道怎么上课了。话语中道出了现代政治课和时代节拍之间的紧密联系。年轻总是和 “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时尚”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的。年轻和富有时代感的语言更能激发年轻心灵的探究爱好。“给力、hold住,小强、……ing、闪、菜鸟、雷人、达人、囧”这些个网络和媒体中流行的词语很快地流行于年轻人中间,教师随意的一句“姐只是个传说”或“这个题目让人很纠结”的话语一下子便能拉近跟学生的心理距离,也拉近了和时代的间隔。因此,作为中学生领路人的中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留心时代跳动的脉搏,更多地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去享受探究知识真谛的乐趣。年轻态的政治课堂应该是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信息新颖的课堂,它的呈现手段也应该是多维和时尚的。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利用使教学呈现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形、图片、动画、音频、视频较之文字信息具有较大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在演示和诠释抽象内容的过程中具有深入浅出的示意作用。网络也是延伸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新的探究形式。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QQ 群、校内网、同学录等各种网络群的成员参与面不断扩大,也给教育以很大的启示。在群中,师生共享资源,即时会话,群体交流,学科教学以一种崭新的形式从课堂延伸到网上,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在群中,学生也不再是被迫参与者,而是主动地在更广泛的领域里进行人生探索和知识探索的探究者;在群中, 师生关系有了一种新的层次,更像朋友,也更加能够直面相对,教师可以在平等和自由的交流中引导学生。

四、严密的语言:呈现课堂的渗透力

课堂呈现的内在渗透力是指教师的课堂呈现能够渗透进学生的智能结构中的力量,它的影响着学生智能真实成长的进程。教师对教材“咀嚼”的深度、广度和维度制约着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教师在课堂上知识呈现“到位”度,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程度。课堂呈现的内在渗透力主要来源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程度、对生活的感悟程度和对学生的把握程度。需要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运用个性而有效的教学语言解剖书本原理,诠释要点涵义,分析知识脉络,归纳知识要领。识记化的课堂难有渗透力,呈现量过大、速度过快的课堂渗透力也会下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利用,增大了课堂的容量,书本的原理、知识的讲解等内容都可以制作进课件中,课堂内容十分丰富,但由于知识呈现速度偏快、内容过丰,一堂课下来,媒体演示“满天星斗”,听者所记无几。再比如,两位教师关于《生活与哲学》中“规律”含义的讲解分别呈现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效果迥异。教师甲将该知识点的教学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让学生划书;第二步让学生齐读概念,教师稍作解释;第三步让学生做学案上的相关试题;第四步,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分析试题。应该说,教师甲的知识呈现对于应试来说是实用的,然而在我看来这更象是政治辅导,整堂课“不给力”。教师乙将该知识点的教学也分成四个步骤:第一步,让学生划出概念,并将概念中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四个关键词写在黑板上;第二步要求学生说出四个词的反义词“强加的、现象的、偶然的、暂时的”;第三步教师举例说明四个反义词;第四步教师让学生举生活之例并说出其中隐含的规律。在整个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乙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常识有机地链接在一起,让学生在兴致盎然地参与过程中理解规律与外部强加的联系、规则、规律现象、偶然联系、暂时性联系区分开来。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

[2]杨志敏.生活逻辑的政治课解读及呈现[J].教学月刊(杭州),2006.8

[3]鲁新民.还政治课堂以生活本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西安),2006.9

[4]徐贵权.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