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高二地理组 李卫红(华师理学硕士)

    摘要: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自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场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获得的多与少、能力的高与低。人才创新、观念创新、教育创新、手段创新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地理学科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更新,惟其如此,课堂效果才可大有改观。为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本文试图以地理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通过采取恰当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

    1. 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另外,现代教育思想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无关现状,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境,从而使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所需有机结合。所以课堂效果如何,教师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2. 做好教学准备是获得课堂最佳效果的关键

    备课要备内容、备材料、备教具、备学生、备方法等,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备学生、备方法。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教师们在地理基本知识方面不会存在问题,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只注重备内容的系统化、全面化,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不管学生,不备方法,导致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两层皮,教学效果不好。殊不知我们的学生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必须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教学的要求,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1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环境,为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做好准备。其次要备学生现有的地理基础知识,知己知彼方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

    2.2提高地理课堂效果的途径是科学教学方法的运用

    2.2.1全力激发学生上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阶段有些学生对地理课无多大兴趣,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要么是感觉地理知识过于浅显,很多知识通过自学便可以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对学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觉得知识过于抽象、空洞、难以理解,没有学习意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挑战欲望强烈、逆反心理强烈是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课堂上有效地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刺激他们征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众多因素中的关键。

    还可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上你的课,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他们往往是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去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教师诙谐的语言、优雅的教态、渊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职业素养、某一个特长等等,这些都可成为学生崇拜的焦点,也是良好关系建立的条件。这样就可形成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愿意上你的课,教学效果自然会达到最佳。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包括道德、思想、业务及工作素质,还有业余爱好特长素质。

2.2.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地理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缺乏色彩、缺少变化,是以一种冰冷冷的形势和姿态呈现出来的。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直观的感受构建来的世界。这个世界多姿多彩、色彩斑斓,是以一种活生生的、火辣辣的形式和姿态扑面而来的。对学生来说,这两个世界并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佐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与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应该说与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生活实际相割裂有关联。

    现代教学手段可使课堂生动形象地再现现实生活,使课本内容与现实有机结合。现代教育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具有形声性、再现性和先进性的特点。它们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根据教学需要,将要表现的地理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例如通过电脑动画可以模拟板块运动过程,以及演示板块运移过程,解释构造地震的成因、板块构造学说等,这将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2.3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主的活动。开展“研究型”教学是把课堂还于学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对全过程的主动学习,变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为积极、灵活地认识和应用知识信息,整节课的内容可以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解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找到答案。为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启发诱导方法。这样做比教师单纯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则在退居次席的同时,又充分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推动学生的主体活动正常有序、高效进行。主动学习有激情,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好。

2.2.4地理课堂多样化。

    课堂教学不拘于教室,可以让课堂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应用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发展。以往地理课堂教学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践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素质教育则提倡在实际中运用。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而言,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到野外观察是学习地理所必须的,也是搞好地理课堂教学所必须的,有时候教室以外往往是我们最好的课堂。

    例如,讲到陆地地形时,我就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环境保护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废品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加强教育科学研究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

    4. 课后及时总结

    你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你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你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这次课你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在下次课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等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也会有很多问题不一定能够圆满解决,课后要及时地回顾总结,不断地调整、改进,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对于教学尤其重要,也正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的方面。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地理教师要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以素质教育为教学重心,以改革为动力,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在新条件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促进地理教师课堂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1]宋叔华。浅谈地理课堂教学的开放。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

    [2]吕元喜。浅谈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全开放。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2)。

    [3]李井芳。谈多媒体在地理课教学中的应用。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1)。

    [4]虞卫国。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管理。青海教育,2004,(7)。

    [5]刘志平。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12)。

[6]曾建明。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有效交往活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003,(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