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高效教学
“三个核心”方案的探索与尝试
高三年级组长 纪宏涛
高效教学与学习是新课程的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目前,许多高中语文教学存在“高耗能”的现象,教学的“效益”,并不是指教师能完成教学内容,而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什么。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关键点就在于实现教学的高效率和学习的高效率,在实践中,我探索与尝试这种方式下语文高效教学“三个核心”方案,即教师在教学中的“知晓—导学—评价”与学生在学习中的“预习—探究—运用”。现阐述如下:
一、教师教学中的“三个核心”:知晓—导学—评价
1、知晓:知晓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要求与新编教材的编排与内容。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只有能够明确地知晓我省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我们才能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进行教学,方向错了,南辕而北辙,我们付出越多,收获越少。《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实施意见》指出,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探索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指出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学生在完成语文学习后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获得发展。我们明确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明确了语文教学的任务,就可以实现“图钉效应”(一个手指头不能将一枚钉子钉在墙上,但可以将一枚图钉钉在墙上)。从《意见》中的内容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学习方式方法上的重塑。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突破核心。
新课程下,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也进行了“洗心革面”,作为教师,教材是我们的纲,是我们的领。我们必须对新教材的编排与内容有较为全面的知晓,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这样,我们就能够统筹安排,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某一单元、某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
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部分,每一个模块都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写作与口语交际)”“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四个板块构成,下面附上我对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内容梳理:
阅读鉴赏部分:
模块 |
序号 |
选文 |
过程与方法 |
文本特征 |
教学重点 |
必 修 一 |
第1单元 |
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 |
品味与赏析 |
抒情为主 |
意象与真情 |
第2单元 |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
品味与赏析 |
抒情为主 |
景语与人情 | |
第3单元 |
现当代写人记事散文 |
思考与领悟 |
叙事为主 |
体察倾向 品文品人 | |
第4单元 |
中外新闻报告文学 |
沟通与运用 |
叙事为主 |
提取信息 关注社会 | |
必 修 二 |
第1单元 |
中国现代抒情散文 |
情理与情趣 |
抒情为主 |
语言与抒情形象与审美 |
第2单元 |
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 |
含英咀华 |
抒情为主 |
诵读与品味 | |
第3单元 |
古代(晋、宋)散文 |
情景交融 |
抒情为主 |
描写与记叙景情与事理 | |
第4单元 |
中外演讲词 |
对话与交流 |
说理为主 |
语言与思想 | |
必 修 三 |
第1单元 |
中外小说 |
品味与鉴赏 |
叙事为主 |
形象与语言 |
第2单元 |
唐诗 |
品味与鉴赏 |
抒情为主 |
诵读与品味 | |
第3单元 |
古代议论性散文 |
思考与领悟 |
说理为主 |
逻辑与探究思考与论辩 | |
第4单元 |
科学文艺作品 |
沟通与应用 |
|
科学与探索审美与鉴赏 | |
必 修 四 |
第1单元 |
中外戏剧 |
品味与鉴赏 |
|
性格与冲突 |
第2单元 |
宋元词曲 |
品味与鉴赏 |
抒情为主 |
情思与意境 | |
第3单元 |
社会科学论文、随笔 |
思考与领悟 |
说理为主 |
思路与思想 | |
第4单元 |
古代人物传记 |
沟通与应用 |
叙事为主 |
知人与论世 | |
必 修 五 |
第1单元 |
中外小说 |
品味与鉴赏 |
叙事为主 |
主题与情节 |
第2单元 |
古代抒情散文 |
品味与鉴赏 |
抒情为主 |
文体风格与语言韵味 | |
第3单元 |
文艺评论和随笔 |
思考与领悟 |
说理为主 |
打开思路 激发探究 | |
第4单元 |
自然科学论文 |
沟通与应用 |
说理为主 |
思路与观点 |
表达与交流部分:
板块 |
序列 |
训练主题 |
训练点 |
写作 |
专题1 |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
心音共鸣 |
专题2 |
记叙要选好角度 |
园丁颂歌 | |
专题3 |
写人要凸显个性 |
人性光辉 | |
专题4 |
写事要有点波澜 |
黄河九曲 | |
专题5 |
写景要抓住特征 |
亲近自然 | |
专题6 |
学习描写 |
直面挫折 | |
专题7 |
学习抒情 |
美的发现 | |
专题8 |
学习虚构 |
想象世界 | |
专题9 |
学习选择立论的角度 |
多思善想 | |
专题10 |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
学习宽容 | |
专题11 |
学习论证 |
善待生命 | |
专题12 |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
爱的奉献 | |
专题13 |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 |
解读时间 | |
专题14 |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 |
发现幸福 | |
专题15 |
学习反驳 |
确立自信 | |
专题16 |
学习辩证分析 |
善于思辩 | |
专题17 |
学习写得深刻 |
缘事析理 | |
专题18 |
学习写得充实 |
讴歌亲情 | |
专题19 |
学习写得有文采 |
锤炼思想 | |
专题20 |
学习写得新颖 |
注重创新 | |
口语交际 |
专题1 |
朗诵 |
朗诵的意义、要求、技巧,学会朗诵 |
专题2 |
演讲 |
了解演讲,学会演讲 | |
专题3 |
讨论 |
掌握方法,积极参与 | |
专题4 |
辩论 |
掌握方法,分享辩论 | |
专题5 |
访谈 |
了解访谈,实践访谈 |
梳理探究部分:
序列 |
探究内容 |
教学重点 |
专题1 |
优美的汉字 |
培养语文素养:语言文化知识梳理 |
专题2 |
奇妙的对联 |
培养语文素养:语言文化知识梳理 |
专题3 |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
培养语文素养:语言文化现象专题研究 |
专题4 |
成语:中化文化的微缩景观 |
培养语文素养:语言文化现象专题研究 |
专题5 |
修辞无处不在 |
培养语文素养:语言文化现象专题研究 |
专题6 |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
培养语文素养:语言文化现象专题研究 |
专题7 |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
实际运用 |
专题8 |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
发散思维 |
专题9 |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
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
专题10 |
逻辑与语文学习 |
侧重引导学生梳理以前接触过的零碎的逻辑知识,弄清“概念”、“命题”、“推理”和“逻辑规律”等常用逻辑知识,并加以巩固和整合,以更好地为语文学习服务 |
专题11 |
走近文学大师 |
侧重探究怎样阅读经典,走进文学大师的精神世界,认识思想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向善的精神 |
专题12 |
影视文化 |
引导学生对影视文化进行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
专题13 |
文言词语和句式 |
在必修课程即将结束时,对以往学习的古代诗文作品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进行梳理 |
专题14 |
古代文化常识 |
在必修课程即将结束时,对以往学习的古代诗文作品中出现的文化常识进行梳理 |
专题15 |
有趣的语言翻译 |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语言之间的表达特点 |
名著导读部分:
作品名称 |
作者 |
说明 |
《论语》 |
孔子及其弟子 |
是一部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经典,它承载着最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 |
《大卫。科波菲尔》 |
狄更斯 |
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通过形象的故事引起心灵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和人格的陶冶 |
激流三部曲之《家》 |
巴金 |
爱情和情感纠葛是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它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新文学的第一部畅销小说。 |
巴黎圣母院》 |
雨果 |
雨果在1931年完成的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
《红楼梦》 |
曹雪芹 |
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有高度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 |
《高老头》 |
巴尔扎克 |
是19世纪法国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大师之一巴尔扎克的作品,它在《人间喜剧》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其序幕,也是其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
莎士比亚戏剧 |
|
莎士比亚主要以38部无韵体诗剧名垂史册。他是历史剧的创始人。代表作是“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
《谈美》 |
朱光潜 |
全书共15个话题,也就是15封书信,主要阐述“免俗”的观点,也即“美感修养”的问题。 |
《三国演义》 |
罗贯中 |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情节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一百余年。 |
《堂吉诃德》 |
塞万提斯 |
一部世界级经典小说,又是一部很有趣味的小说。它充满荒诞的喜剧感和能催人“含泪的笑”的悲剧感。 |
2、导学:以组织者的身份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运用,多种辅助手段指导学生学习。
这一个核心关键是教师的角色担当。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己能读书、自己能作文。”新课程就要求让过去的”讲堂”变为真正的”学堂”,教师注意把握课堂导向、流程,充当组织者的角色,组织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真理,学会自己找路、走路。当然,“自主”并不等于“无助”,“学堂”不等于教师就不讲,讲是为了不讲。
这一核心的另一个关键是教师的教学策略手段。新课程的内容容量其实比过去的内容容量更大了,怎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或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效率,就语文学科来说,借助一些现代辅助教学手段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代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听感觉,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合理地利用它可以为语文课堂创设诗情画意的美学氛围,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全新的手段,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双面性,在带来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负面的效果,如容量过大或速率过快,都会适得其反。
3、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更要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方式和方法。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实施意见》中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立足过程,促进发展,“重点要研究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特别重视以评价手段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评价手段和功能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作为评价的手段,它不再是单纯地给学生一个考试的成绩,除此之外,还要综合而全面地评价记录、认证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如作业上交情况、作业完成质量情况、作业书写情况、上课发言情况、发散性思维、阶段检测、模块考试、学科领域奖励情况等等。可以为此设计一个表格来进行跟踪记录(略)。
二、学生学习中的“三个核心”:预习—探究—运用
4、预习:提前进行新的学习内容的预知和对新的学习内容提出疑问。
学生在课前做好学习的准备,了解新的学习内容,并能对新的学习内容提出疑问是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本保证。如果学生对于课堂上要学的知识在课前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他们在课堂上就很难与老师交流,很容易使课堂演变成一言堂,影响上课效率。反之,学生对新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就能够也有勇气和“底气”在课堂上主动而积极地发言,从而更好地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对教师来说,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教师在学生对新知识已有基本了解和核实难点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才有更强的针对性,才能更好地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真正预习透彻的课文,讲授时,我更有激情和灵感火花的突现,学生参与更有热情和智慧火花的迸发。
5、探究:以真实的参与者身份进行知识的巩固性讨论和释疑性争论。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在阅读中,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在写作中,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在这个核心中强调学生能实实在在地参与其中,在讨论中提升知识,巩固知识;在讨论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预习知晓课文的基本内容后,对课文的主题、结构、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对自己存在疑问进行提问和对话,从而在这个交锋中解决问题。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作文后相互阅读,相互批改,在自主审读与批评中切磋,提升。
6、运用:将学习到的新知识转化成问题的解答工具和学习实践的生产力。
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的各方面去。”这也就是强调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能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建立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要超越语文,学习教材是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教师和学生必须要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内涵,把在教材中所学到的东西转化成学习实践的“生产力”,为自己“举一反三”提供“物质和技术”上的支撑。
学生的学习最后必须转化成问题解决的工具,而不是一些零散的知识,我们现在的新课标教材,有很多“留白”及扩展内容,特别是每一个教学内容后面所附带的“研讨与练习”板块,教师和学生去创造性地运用好这些内容,在教学中加以实践与操作,踏实走好每一步,我们的目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便会在这“不自觉”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