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带新”使我受益匪浅
高二数学组 刘忠艳(理学硕士)
转眼间,我已经工作一年半了。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一切都是新的,甚至连课都不知该如何备,如何讲。就在我茫然的时候,年级里实行“老带新”制度,我很荣幸跟随年级主任冯长春老师学习。
还记得第一次去听冯老师讲课,洪亮的声音,和蔼的面容,清晰的脉络,工整的板书,活跃的课堂气氛…… 无一不是我向往的最理想的教师形象。当时我就下定决心,珍惜机会,学以致用。下面我就联系自己的实际,将从备课、讲课、辅导三个方面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
在预备铃响之前,冯老师就已经到教室门口,学生每天都在上新课,繁重的课业使他们很难立马进入下一节的学习,老师在门外站着,一是: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对班级的重视,热爱;二是:激励学生快速准备课堂学习用具。久而久之,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有了,老师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听冯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他精心的备课的和新颖的设计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听课中,时常看到冯老师独特的教学设计,我很是疑惑,如何才能准备这样精炼的一节课?于是,我请教冯老师备课的技巧。他说:“首先要精读课本,不但包括知识点,还有边角的注释,结合课程标准把握本节课知识重点。阅读资料,选择好例题(不是难题,有代表性,能说明一定的问题,目的明确的题),把学生要完成的作业提前做完,找出学生的弱点,牢记住作业只是巩固知识,拓展思路的工具。”备好课不仅是准备好知识,也要备好学生,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扫除障碍,才能使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形成系统的知识。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冯老师语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上课时,冯老师激情澎湃,特有的人格魅力,幽默风趣的语言,易于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针对这一点,我深有感触。我现在带文科,数学是文科生最惧怕的学科,如果一味强调知识点的重要性,学生会比较反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育学曾指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中主要起引导、督促、辅助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硬性记住知识点,只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厌烦。因此,我借鉴冯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在讲完知识点时,适当的停顿,给予学生必要的整理时间。联系现实生活,列举与所学内容有关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大脑已经处于疲惫状态,这时我会讲一些人生哲理以鼓舞学生,讲一些笑话以活跃课堂气氛。
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一直苦于课堂语言,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冯老师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在辅导方面,我是这样做的,认真批改全班学生的作业,找出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讲解。每天的数学自习布置适时适量的作业,留给学生思考、整理知识的时间,学生的疑难问题也可以利用这一时间进行解答。鼓励学生多问,多思考,多计算,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我收到了很多学生的礼物,一张小小的卡片,一封感谢信,一个苹果,一个水杯等等,真的很感动。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肯定,你们的肯定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有很多学生给我写了这样的留言:“老师,谢谢你,你救活了我们班很多人的数学,包括我在内”。每当收到这样或那样学生的卡片,我都很感动。其实,学生很可爱,每个人都想学好,可能他们的方法或者态度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只要我们教师有耐心,诚心,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将是我终身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