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长”的旅途

我“成长”的旅途

高二政治组  万  蓓(湖北大学法学硕士)

      学校的“青蓝工程”为我们年轻一代的成长搭起了桥梁,使我在教学上有了引路人。“师徒结对”是当前学校培养新教师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新教师尽快成长的捷径。我体会较深的是:“师徒结对”的形式可以让我们年轻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教育教学业务,尽可能地让年轻教师少走弯路,在教育教学这条荆棘遍布的崎岖道路上能够比较顺利地得到指引而前进。通过我的亲身经历,我感到“师徒结对”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我初入五中时,明显感觉到大学教育理论学习与中学的实际教学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时难以适应,正在迷茫彷徨之际,学校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我十分有幸成为政治特级刘武清老师的徒弟。刘老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厚的教学理论,特别是工作中那份认真、严谨的态度,常常让我在感动之余,获得了很多学习、工作动力。刚刚参加工作,大学里的那种自由风格一时间还不能彻底转变过来,有些事情总是想往后推推再说,但是刘老师却总是亲历亲为,在这里我感受到了行动的教育意义远大于言语,渐渐地也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

     备课、上课是教师的基本功,刘老师在这方面从不放松。在备课方面,我们重点抓住每周两次的集体备课和不定期的教研活动备课机会,我们也抓住一切机会向师傅请教备课的构思,经过师傅的指点及长时间的经历,备课时会特别注意围绕授课目标安排教学活动,而不是为了完成内容而讲课,从而使自己的备课水平有了提高。刘老师在教学上有什么好的举措,有什么难点或容易引起学生歧义的关键点,也都会及时地与我交流,使我在课堂上能够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坚持让我们两个徒弟多去听他的课,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也坚持去听我们的每节新课,整整一年的时间,基本上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发现我们的问题都是直接指出来,使我大胆放下包袱开展教学活动,一年时间我们在业务方面有了很大的长进。

     第二年,我又很荣幸成为政治高级唐家友老师的徒弟,唐老师虽然从教十多年,既是教研组长又是备课组长,但还是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放松!他时常教导我:老专家也会碰到新问题,教师一天不学习就会落后。也明确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使自己能更好的投入到这份事业中去。他经常鼓励我们大胆地去尝试,不定时地检查我们的上课情况,每次都会认真准备听课的过程。师傅给我评课时,会反馈出很多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和缺点。比如对某个知识点的处理、前后内容间的联系及副黑板的使用等问题。我可能从教师的角度觉得应该这样做,但并不知效果会怎样,但师傅可以从听讲人的角度体会到,评课时就会反馈给我,从而起到了肯定或否定的效果,让我以后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调整。

     新课改以来,新课程教学很多方面都有待探讨和改进。唐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心得。面对全新的教材,我们再次陷入迷茫之时,师傅领导我们组内老师轮流讲课,这样,我们听课的机会增加了很多,而且每次课后师傅都要求我们进行评课。他说:这是对上课老师的一种礼貌,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一种途径。每次与他一块儿听课,他总是能给上课老师提出中肯的建议,同时提出一些问题与听课老师们共同探讨,其理念之新、想法之好,令我们深感佩服。无形之中慢慢地也让我们大家都熟悉、适应新教材,新教法。年轻教师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上课的激情不够,无法调动起学生的热情。每次听师傅的课,感受到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充分发挥。师傅讲解也特别仔细、特别透彻,再加上她对学生心理有一定的研究,所以他的课特别清晰易懂,效果特别好,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平时学校或襄阳市有什么活动,师傅也是极力地给我争取锻炼的机会,鼓励我积极地走出去,一方面寻找机会展示自己,另一方面也是去感受去竞争,强劲的对手才会造就强大的自己。让我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改进。而且师傅也是位优秀的班主任,尽管我没有带班主任,但是师傅总是提醒我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时常也教我一些班级管理经验。在师傅的带领和全方位指导下,我的收获很多很多,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业务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我走上工作岗位以来,在刘老师和唐老师两位师傅的悉心指导下,在他们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感染下,良好人格品质的熏陶下,我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因此我要衷心感谢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衷心感谢两位师傅对我的帮助和关心,使我成为师徒结对活动的受益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