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追寻

            且

         高一英语组   邹蒙蒙

    作为一名教学技能尚未成熟的青年教师,我一直在懵懂中追寻着自己的教学之道。然而究竟路在何方?却如一道障碍一直横亘在心间。这次举行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为我跨越这道障碍提供了契机。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古语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说的便是,别人成功的经验可以对个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在本次活动中,我有幸领略了许多老师的风采。他们或以真诚的眼神打动学生,或以循循善诱的语言引导学生,或以及时诚恳的表扬肯定和激励学生,或佐以幽默风趣调动学生,又或以优雅的教态和鞭辟入里的讲解吸引学生。青春的热情,成熟的稳重,愉悦和谐中的高效,凡此种种,无不于自然之中诠释着技艺精湛的含义,皆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思及自身的教学实际,这些不正是自己一直想要做到却又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吗?自己能否也能如这般让学生如沐春风且收获颇丰?能否也如这般结合学生实际而传其道、授其业、解其惑?今后如何做才能达成这些目标?无疑,这便是这次活动为我指明的方向,便是我今后教学实践中当认真思考和深入探索的问题。师人之长得以补已之短。我相信,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下,这些老师们给我树立的榜样定能让我的教学之路走得更远,更宽广。
    再者,讲课、观课、评课、说课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取人之长以补已之短。师他人之长确能补已之短,宜师之有道,不宜盲目从之。在见识了众多老师之长以后,我多想把这些都搬到我自己的课堂里去。但同时我也明白,这是不现实的。毕竟,我自身的性格特点,知识储备以及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别人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便决定了我必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从自身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老师们对我的指引为方向,孜孜以求地探索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教学风格以及最能惠及当下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诚然,他人的成功经验能指引人前进的脚步,但其失败的教训又何尝不能让人少走弯路?所以,师人之长以补短,应师之有道,更应思人之短,引其短以为戒。

二、千锤百炼始成钢

    一时的灵感或许能带来无穷之创意,但创意未必便是实际。高效课堂的打造绝不仅仅是一念之功。精心备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出色的课堂驾驭能力是课堂高效的保障,二者缺一不可。仔细回顾活动第二阶段中自己的这堂课,我个人觉得是进行了很精心的准备。讲课之前,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备课。其间,我仔细地对课文进行了阅读,并认真研读了教参上的教学建议,也预先对学生对于这一话题的了解做了估计,然后确定了思路,并对这堂课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下足了功夫。备完课后,自觉一切了然于胸,信心十足。但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却有些脱离了自己的预料。学生的沉默让我有些手足无措,精心准备的东西没能很好地发挥,自信心开始动摇,眼神开始游离,于是这种气氛愈发尴尬。这堂课并没达到我预期的效果。现在想来,自己还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一是备课的时候太过理想主义,或者说太过自我。虽说备了教材也考虑了学生,但是并未做到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没能考虑学生的学习情感以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反应,更没充分考虑如何应对这些可能出现的变数。没有准备,何谈变通?二是仍显稚嫩的课堂驾驭能力,不足以引领课堂的发展方向。如何在课堂上激起学生对于当前话题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如何在整个过程中亲近学生肯定学生,都将是我千锤百炼的目标。

锤炼是一个去芜存精的过程,高效课堂绝非是一蹴而就,也不该是偶然为之。我如果想要提高自身教学技艺的境界,便应当有把每节课都打造成高效课堂的觉悟。只有不断的实践、反思与再实践,才能使自己对教学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发展变化是永恒的规律

    发展是绝对的,社会总是在发展进步。而发展就意味着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学习环境的变化以及学生特点的变化。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学。而语言也处于这种不断变化与发展的潮流之中,发展会衍生出很多新生的事物,这便赋予语言以新的词汇、表达或新的含义。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个人觉得应当去关注语言当中这些鲜活的生命,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随时可能出现的语言,领略这些鲜活的有着时代烙印的语言,或许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有些许帮助。再者,生活成长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当下学生有着他们自己的特点,有着自己的思想、文化和兴趣爱好等。如果我们能对这些有更深入的了解,能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学,应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将是自己以后教学过程中探索的目标。

    感谢这次活动,它让我明白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明白了路在脚下,勇往直前即是路。同时,也希望今后学校能创造更多的这样的机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