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高考志愿填报的准备工作也提上高三学生及家长的议事日程了。高等院校、本科专业数不胜数,如何在弱水三千中取一瓢饮,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院校及专业,需要早做准备。今天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高考志愿填报的小技巧,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充分了解高校
要选择一个理想的学校,我们应当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有关学校的各方面信息。
一、历史沿革
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有助于根据院校原来的归属看出学校办学的特色;根据学校历史的长短辨明学校实力。
二、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主要包括校区规模、图书馆藏书量、校区实验设备、设施等。
三、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主要包括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等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校的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重点学科是同行评估的结果,代表了本学科的最高水平。
四、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主要包括国家、省重点学科、重大研究项目、重要奖项、国家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情况。重点学科是同行评估的结果,代表了本学科的最高水平。
五、师资队伍
院士、教授的数量等是衡量大学师资力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你报考的学校或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你在专业方面就有可能得到更好发展。
六、是否“985”或“211”
属于这两大工程的院校,在国内综合实力较强,也是国内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
(二)了解专业信息
填报高考志愿,充分了解院校的专业信息也尤为重要。
一、了解学科类别
了解目前的高校究竟有哪些专业、分成哪些类别,有助于学生及家长从宏观上把握高校专业,拓宽视野。推荐查阅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
二、了解学习内容
了解学习内容,可以从所开设课程的解读入手,特别要注意两点:第一,同一个专业,由于师资条件等原因,各个学校开设的课程往往会有较大差异,特别是工科类专业。第二,课程设置不仅提示了入校后的学习内容,还蕴含着对学生原有基础知识的要求。
三、了解毕业去向
毕业后的出路是考生及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有条件的话,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或一些调研报告,如麦可思调查数据等可靠的资料了解近两年各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主要职业、工作单位、起薪、学历要求和工作内容等,甚至可以访问一些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已获得更详尽的信息。
四、了解专业要求
不同专业的学习,除了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侧重点不同外,对于学习者心理特点的需求也会略有差异。特别是不同的大类之间,如文史类专业与工科类专业之间的差异更为明显。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样,考生在对自我心理特点的了解基础上,要进一步考虑自己与专业学习的适合性。
五、了解专业实力
专业实力并不完全等同于学校实力。名校往往也有弱势专业,而一般院校的某些专业也可能实力很强。师资条件、学科建设情况、硕博点数量等都是体现专业实力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必要的关注。
六、了解专业录取
了解录取情况,既要关注录取分数,也要关注招生人数;既要关注当年的分数,也要关注往年的分数,包括学校的录取最高分、最低分,专业的录取最高分、最低分,以便分析总体趋向。考生及家长可以对于同一专业不同学校的录取情况做比较,然后根据自身情况作出进一步的选择、决策。
(三)了解自我的兴趣
古语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考生在选填志愿时,除了了解学校、专业、招生政策,乃至其他考生的情况等外部因素外,好好地认识一下自己也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要看自己的学习成绩、高考分数等硬条件,而且要关注自己的心理特点这样的“软信息”,包括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综合能力等,考虑自身心理特点与未来专业学习的适合性。
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动力,人只有在从事最有兴趣的学习或工作时,其投入才最自觉,效率才最高。相反,如果他对某工作不感兴趣,在这方面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也容易感到疲劳、厌倦。
在大学设置的专业中,从专业内容的角度分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农学、医学、工学、理学、管理学这十一个大类。而在这些专业中,有的与数据、观念打交道比较多,有的与人打交道比较多,有的是需要做实验的,有的要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各种专业会有自己偏重的方面。
同样,不同的人,其兴趣领域也会有所不同。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通过多年的研究将人的兴趣领域分为六大类,即社会型、技能型、企业型、事务型、艺术型、研究型。不同兴趣类型的人偏好的活动有较大差异,如社会型的人喜欢与人交往,而技能型的人偏好于身体运动及机械操作。我们考生要考虑自身兴趣与专业学习的互相适应,至少不能有太大的冲突。
(四)了解自我的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最能表征一个人的个性差异。这里需强调“稳定”和“习惯化”两个词。例如,一个人处理事情通常很果断,偶尔地表现出优柔寡断,那么优柔寡断就不能看作是此人的性格特征,而果断则是他的性格特征。性格也存在与专业学习的适合性问题。非常外向而又不太细致的人,学习那些需要长期做实验的理科专业就相对比较吃力。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外貌、言行及在活动中的表现等大致了解其气质、性格。但因为气质、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特征,要想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需要通过更加客观、规范的工具对其进行测评。
(五)了解自我的能力
专业的学习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此处的能力并不只是指学习能力,而是综合能力,是指人成功地完成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有的专业对逻辑思维能力、数理推理能力要求比较高,而有的专业对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要求比较高。对于个体来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能力与弱势能力。有的学生能言善辩,而有的学生心灵手巧。所以考生也要争取使自己的优势能力与专业要求尽量一致。
(六)综合整理已获信息
与选科、填志愿相关的信息很多,也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但由于高中生在选科、填志愿时往往会面临这样的冲突:考虑长远发展还是考虑录取,因此,我们不妨首先从发展与录取两个角度看看各自相关的信息有哪些。与学生未来的学习及发展有关的信息,粗略地讲,有高校及专业方面的,如学校的知名度、地理环境、历史沿革、专业方向设置、专业性质及特色、主干课程、专业实力、专业所所属院系的实力、社会需求度、就业方向等,也有学生个人素质、心理特点等方面的。与录取直接有关的信息有招生政策及法规,前几年高校在本地区的录取率、调档分数线,今年在本地区的招生计划,所报专业前几年录取分数线,高校及专业对考生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特殊要求,高校的收费情况和奖、贷学金发放办法等方面,当然,还应考虑学生本人的竞争实力(在班级、学校、地区所处的位置)。不管从什么角度分类,目的是通过整理,从已获取的信息中找出关键信息。
(七)权衡各种因素
选科、填志愿涉及的因素非常多,为了避免选择时考虑因素过于单一,可采用“漏斗法”对所应考虑因素进行层层筛选。
所谓“漏斗法”就是根据某些因素(如学校所在地区)确定若干选择标准(如在江苏省内),根据这些标准筛选各种可能的选择。这里的标准就像一个多层滤网,各种可能的选择就像滤网中的沙子。沙子经过滤网的层层过滤,最后剩下的就是我们所要的选择目标。过滤标准的设置与学生及家长的价值取向有关,有的可能将个人潜能的发挥放在第一位,有的可能将学校的知名度放在第一位,也有的以确保录取为第一位,各有各的做法,很难也没有必要设置统一的标准。
但在设置标准时不宜把限制性过强的标准放在漏斗的上层,以免一开始就把许多可能的选择排除在外。
(本文内容来自凤凰综评公众号,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